财务自由: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什么位置,而是你朝着什么方向!

怎样成为一个高手(下)

人生故事 现金刘 11499℃ 0评论

来源:逻辑思维

    那我们普通人可咋整呢,我们达不到扎克伯格那个境界,但是我们又想在某个特定领域成为高手,有没有方便法门呢?嗳,还真就有,那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啊。被动的被拖离舒适区,进入学习区,那我们就得重新定义什么叫好的学习环境啦。它绝对不是指什么窗明几净的教室,提供大量免费学习资料的图书馆。好的学习环境特指,能够提供即时反馈的环境。你看,我们中国教育的核心是考试,考试也是一种反馈呀,但是这种反馈不是一种即时反馈,它太稀疏了,我们一个学期也就期中期末两次考试。而即时反馈是指,你每一个微小的进步,都会给你反馈,是对了还是错了,是已经够了还是得继续练。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这玩意的重要性了。我小的时候,八十年代,中国有一群人,叫文学青年,他们过得很苦啊,每天在家埋头写小说,然后第二天,天一亮就去邮局投稿。然后到邮局顺便看,有没有给我的信哪,有没有已经发表的小说或者是退稿信哪。这种人活的很可怜啊,说他可怜不是因为他稿子发不了,而是他每天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,觉得自己小说写得很好啊,都是北京上海那些老编辑们有眼无珠啊。但是这种人为什么后来没有了呢?因为现在有网络了嘛,你不是觉得写的好嘛,放到网上去啊,你写的好自然有人会跟踪点赞,追更。如果读者很多,出版社自然拿着和合同来追你啊,这个反馈就变得即时了

    所以你看,一个反馈如果变得很稀疏,人马上就会觉得,嗯,我是对的,你们都错了,你们给我的反馈,对我的否定,都是对我的迫害。所以你看,啊哈,中国的很多文人就这样。比如孟老夫子,按王小波嘲笑他的那句话,叫天天在家,养吾浩然之气,然后出门看谁都不顺眼,觉得谁干的都错了。对呀,没有人给他即时反馈呀,这是中国式的文化本身的系统的问题哈。

    好,我们来看,几乎所有的好的学习环境都带有这个特征。万维刚的那本书里就举了几个例子,比如说,美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大学篮球的教练叫约翰伍登,那这个人的好,是我们印象中的好的篮球教练吗?啊,天天私下跟运动员谈心,在战前善于做各种演说和战前动员,嗳,平时安排训练计划。他不是这样的,这个看起来其实情商挺低的。有一些心理学家就密切跟踪他在训练场上的那些行为,发现他只有5%和6%的话,他在表扬和批评,说白了很少关心你们是好呀还是坏,那他关心什么呢?就是发不同的指示,他有75%的话,都是在非常具体的给你反馈,这个动作,做,怎么样,改,下一个动作去做什么?这个人在训练场上的话,永远很短,从来没有一句话,心理学家在旁边掐表啊,没有一句话超过20秒。所以你看,这反而是最好的教练。他不是在给你鼓劲打鸡血,给你做长远的安排,而是不断的对你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提供反馈。

    再举一个例子,贝尔实验室,贝尔实验室那在科学界是一个不得了的存在,贡献大了去了啊。从早期的什么激光器呀、电子计算机呀、上天的通讯卫星呀,包括我们用的计算机的C语言,都是来自于这个实验室,那成果丰硕的不得了,这个实验室培养了7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。那它为什么这么优秀呢?就是因为有人才梯度嘛。贝尔实验室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就是,在这里面甭管你多牛,你是教授,你是大师,你是诺贝尔奖获得者。你有一项义务,就是这个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问你问题,你不能回避,你必须给个回答。你看,这就是在非常小的范围内,去建立一个既时的反馈系统。

    说到这,我们说一个小问题啊,你看,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,有一个角色,叫导师,对吧,嗳,导师这个词在英文里就叫adviser,那你发现他还会有另外一个含义,叫什么?叫顾问。对呀!其实在研究生期间,我们真的是需要一个导师嘛,你听导师这个词,是领着我们往前走啊,有师道尊严哪。可是adviser的另外一个含义是顾问,顾问就是不断地给我们做的事情提供一些即时的反馈。所以,在西方的研究室或者大学里面,嗳,导师这个角色其实是顾问的角色。这就牵扯到一个话题,很多人觉得,哎呀,教育这个东西,将来是不是都可以上互联网呀,老师录一个视频,然后全国人民,群世界人民都可以在网上听他的课。对不起,这种课堂是无效的,真正有效的互联网课堂不仅有网上的学习资料,关键要有线下的反馈。所以真正前瞻人类大学未来的演变,大家都会觉得,嗳,会进入私塾状态,就是,师徒制嘛。师徒之间那个关系,他就不是老师往堂上一站,下面有一百多个学生,啊,都抱着笔记本电脑在那听课,不是。是我们互相之间去切磋学问,你的任何一点增长,任何一点疑问,都能获得我的即时反馈。所以师徒制(教练)的复兴,大家现在有共识,是未来人类学习的一个总方向

    我在这还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,就是,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,说美国有一个大学,它的历史学系,有一年,这个老师上堂之后,说这个学期我们学西方的近代史,我们学什么呢?这样吧,哈哈,我们来干一件事,哥伦布当年发现美洲的那艘船,啊,那船也不大。这样,我们这个学期全班同学,我们就再造一艘这个船,好不好。诶,学生一听,这当然好呀,就跟导师一起,用了一个学期,真就在学校校园里,把这个船给造出来了。就这种教学方法,你让中国的教授听起来,这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嘛,这不是耽误学生工夫嘛。好像你在搞什么素质教育,兴趣教育,但是,学生的知识面到哪里去了呢?哎嗨,但是站在我们刚才讲的既时反馈系统的角度,你再来理解这件事,你发现,不一样了。因为造一艘船,按照我以前讲的那个词,是一个工程学,他有特定的目的。工程倒拆回来到每一个细节,什么?都能给你及时反馈。因为我们得研究啊,哥伦布当年那船到底多大呀?那个时代的造船工艺是什么样的呀?那个木头,啊,它从采伐下来,他要做什么样的处理才能去造船呢?那个船上的船帆是怎么升上去的?绳结有多少种打法呀?那个船舱的结构式什么样的?得带多少食物多少水呀?那个时代,保存食物的技术到了什么程度?你一旦回到特别具体的事,嗳,造这艘船,无时无刻,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会给你大量的即时反馈。而应对这种及时反馈的过程其实不就是学历史的过程吗?如果能够,一个班同学,把那艘船造出来,你说这个人研究历史的功底是不是就不愁了。如果一个老师上堂,一个学期,所有的课程都在大量的灌历史知识,我们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人在心里都心知肚明,我们真能记住多少呢?等考试一结束,还不就立即把自己的硬盘清空了吗?

    好,我这一part讲的内容,其实核心就一个意思,就是,想学习,没有舒服的事学习的本质,就是脱离舒服。所以很多人讲啊,这个时代,小孩嘛,学习就要寓教于乐,啊,那长大了呢?长大了就要享受生活,哈,因为物质时代越来越丰富了嘛。对,可以,这种生活方式允许。但是你心里要清楚,这个世界上,在这个时代,是清晰地分成两种人,一种人,甭管他摆出的架势是不是在学习,只要他在舒适区,这就不叫学习,这叫什么,享受生活。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学习,是在进步,那对不起,永远没有什么乐子,你永远是在进步的路上品尝那份艰难。

那最后一段,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来看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。这几年啊,市面上流传着一本书,叫《浅薄》,它的作者是美国人,尼古拉斯.卡尔。这本书的主题的结论其实我不太同意,为啥?我回头再讲哈。但这本书陈述的主要事实那可叫单单据在啊,什么事实啊?就是,互联网的出现其实对人类的学习构建了一种障碍,它甚至是在一点一点的摧毁我们这代人深度思考的能力,嗳,这好像说的有点危言耸听。因为我们对于互联网的直观认知嘛,就是他把海量的信息,人类所有的知识推到每一个人跟前,这当然是,对学霸来说是个好事嘛。那为啥说他反而在摧毁我们的学习呢?嗳,你就得理解互联网的信息结构,原来我们捧读一本书,信息结构是什么?信息结构就是作者愿意写给你看的那个结构。可是互联网不是,互联网有无穷丰富的层次,它叫超文本链接。无论是原来的PC互联网还是现在的手机移动互联网啊。任何一个信息,你发现他都可以有无数的路径可以连出去,跳到第二站,到第二站之后又有无数的链接,你可以在往下跳,嗳,这叫超文本链接。这当然是个好事啦,让知识和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,可是,对于一个学习者和与读者来说,它带来另外一种负担,就是你不断的要做选择,不断地要做选什么的决策。所以啊,让谁上网有好处,就是老年人,因为他的大脑正在衰老。你让他每天上网不断的做决策,其实对大脑活跃是有好处的。但是选择这件事情,你真以为是你在选吗?那些聪明人都是吃素的呀,他们做的大量的工作就是去影响你的选择。嗳,你看,今天我带来一本书,叫《细节》,他的副标题说,怎样轻松地影响他人。这只是这一类书当中的一本啦。大量的聪明人天天就在干这个事呀,你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,说不转不是中国人,啊,你就转了。看到一个文章的标题,上面只要加一个括号,深度干货,嗳,你马上就要把它打开。真的,大量的互联网上的技术营销技巧都是针对我们的决策。你还真以为,这些决策是你自己做的?我们想想我们在平时在使用微信时候的状态啊,那就是,说白了,被鬼牵着嘛,它想让你往哪走,你就往哪走。什么十万加的文章,百万加的文章,那都是有套路的啊,我们都是被套路的人。

    所以决策并不是我们做出来的,而且商业力量还在推动互联网往一个方向去走,就是不断的让你的决策变快。举个例子说,谷歌公司,谷歌公司的道德水准不低呀,他们号称自己从来不作恶嘛,但是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?它90%左右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嗳,而广告,你说,我就找几篇文章,在互联网上,打开,阅读。它哪有钱可赚啊,所以谷歌的所有核心战略就是一件事,就是让你不断的快进快出。在所有的页面,打开关掉,再进入下一个页面,再打开关掉。因为,每个页面旁边有广告嘛。这话不是我说的啊,是谷歌的用户体验设计使自己说的,就是让用户快进快出,是他们的核心战略,它们的广告才卖的出去嘛。所以你看,我们会进入一个非常沉重的,叫决策负担,可是决策这件事情在我们的而大脑里是由哪部分做出来的?是由前额叶,可是前额叶不负责学习嗳,它只负责理性的选择。学习是由记忆啊视觉那部分大脑区域来做出来的。所以你看,选择的时候,其实我们没在学习。而真正要学习的那部分大脑其实是在做一份什么工作?就是不断把新的信息和我原来的信息结构做一种缝接,它是在编一个密不可分的网。你看所有的高手的特点是什么?就是他看到任何新的东西,马上就和自己脑子当中已经长期存储的那些记忆,它是一个群,能迅速同时激活。所以高手眼里的世界和你不是一回事。比如说围棋高手,他可以同时和很多业余棋手下棋,你看他面前可以摆一排,然后他一边走一边落子,落得又快,基本上还都能赢,当然他赢了,水平高咱服。但是你会觉得奇怪,这个人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好呀,每一盘棋他都记得,嗨嗨,大家记忆的方式不一样。我们这些外行记得是一个一个子的位置,可是他作为专业棋手,他看到的是一片一片的形,而且他脑子知道,每一个形在历史上有多少种变化,目前这个形他应该怎么样去处理有利于他赢,所以你看,这就是高手的记忆方法。他有一个知识库存,但是请注意,存这个词用错啦,不是补个空间,逮东西就往里扔。高手的记忆库存是长出来的一个弧体结构。此话怎讲,什么叫信息,信息就是比特嘛,是一堆碎的东西。可什么叫知识,必须是信息形成结构,互相之间形成关联之后,在进入我们的库存,那才叫知识。所以它是一个生长出来,带结构的东西。

    举个例子说,渔民看鱼,和我们外行只会吃鱼的人就不一样啊,我们眼里的鱼只能分形状,扁的,圆的,专业渔民看到每一条鱼,他的分类方式是巡游习惯,在哪出没和市场价值,因为他要打鱼嘛。所以每一个鱼的信息,在他脑子里是活的,且有关联的,而且和他的实践操作是有关系的。比如说,一个专业的油漆工,它能分辨十几种白色啊,我们觉得这很神奇啊,因为,我们是从颜色上来记忆,可是油漆工他知道每一种不同的白色,他是怎么实现怎么调配出来的。再比如说科学家,你以为科学家脑子里是一堆习题、知识、公式、答案?不是,他脑子里的那个结构,是这个学科各个分支上都有哪些人,这些人各自的江湖地位怎么样,参加过哪些学术会议,得过哪些奖,发表过哪篇论文,在他的领域里面那些人已经推动正研究到了哪一步,所以任何新东西再出现,你让这个领域的科学家来看,他都会对接到原来的研究成果上,来判断他靠谱还是不靠谱,是不是需要亲手去验证。所以你看,这都是高手的结构,学习的过程是啥,就是把新东西,和自己原来的结构缝在一起。

    所以你看,正真会看书的人,其实是不藏书的,罗胖家里藏那么多书,其实说实话不打开,有的时候仅仅是,占有了,就觉得,嗯,它已经学习了。其实跟正真学习不是一回事嘛。正正学习的高手,往往家里没书,但是有什么,有笔记。其中最典型的,就是钱钟书先生。钱钟书家里据说就没什么藏书,虽然他学问大成那个样子,他那个时候在社科院嘛,每个星期到社科院的图书馆借一大摞书出来,然后第二个星期再还回去。别人就会觉得,嗳,你是背下来的吗?怎么就那么倒背如流滚瓜烂熟,其实秘密就在于他的笔记本。按照他的夫人杨绛的回忆,他一生,大概英文材料的笔记,178本,中文的,也差不多,那真的堆得跟山一样,你想想看那是一个多么大的量。嗳,那笔记本是什么?这是他年轻的时候,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,是把书里面看到的那些信息,跟自己记忆结构当中正在生长的结构对接出来的产物,所以,笔记本其实是一个人大脑的外挂,你作为一个陌生人,就是给你看,你也看不懂那是怎么回事。你看我学习也有这个特点啊,虽然呢我没有那么厚的笔记本,但是我有印象笔记呀,网易云笔记呀,我一旦看到网上的文章,之后怎么办,立即,嗳,我觉得挺好啊,立即把它存入,但是光这个动作是不行的。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吧,往往收藏的文章永远不会去看。我给自己下的一个标准,就是我存的文章,哪怕写一个字,我都得写一个心得,这个心得不是为了将来出版什么样,是为了跟这个知识形成一次互动。说白了,就是把这个新东西,缝接到我原来的知识结构上嘛。就是,这个东西我抱回家,在我的货架上它搁几排几号呀,这才完成了学习。我们说一个题外话啊,很多人说学英语太苦,我们能不能看美剧学英语呀,你看人家美剧的字幕组,通常都是英文字幕下面还有英文字幕,这样我不就天天在学英语嘛,你放心,你学不会的,因为你是在很爽的一个流程当中,你没有进入非舒适区,这是一个问题,另外什么?你没有跟这个知识互动啊。当然,你说,我就抱个笔记本,啊,给这看美剧,没看到一个生词,我就记下来,没看到一个句法,我都记下来,那就叫学英语呀,所以如果你仅仅简单的判断,说看美剧学英语靠谱不靠谱,这东西很难讲,关键看你的主动方式,知识的学习是你要不断地跟它互动的。听到这,你可能说,那人家尼古拉斯.卡尔写的那本书《浅薄》结论就是对的呀,互联网正在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浅薄呀,可是你罗胖刚才为啥说你不同意他这个结论哪。对,我不同意,我不同意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,不是互联网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浅薄,而是我们人类当中的一部分人,甚至是大部分人,在面对互联网这个新工具的时候让自己堕落的更浅薄。听出这个区别了吧,关键的责任在谁,不在互联网,在我们自己。

    这就牵扯到一句名言,人类不仅创造了工具,工具反过来,也在塑造人类。此话怎讲,你看,在人类的所有文明史上,但凡出现一个新工具,它一定连接产生两个结果,第一个结果呢,就是这个工具产生的便利性嘛。那第二个结果呢,就是这个工具把原来的人类分成两大拨,第一拨人是躺在工具产生的便利性上睡大觉,去享受。第二拨人是带着这个工具产生的新可能去探索文明的新边疆。

    举个例子说,最古老的发明之一,就是轮子,有了轮子之后,搬东西立即变得轻松了,所以一部分人欢呼雀跃,噢,终于轻松啦,更多的时间可以休息啦,可是一定还有一部分人觉得,嗳,这个搬东西越来越轻松,那我为什么还要跟这帮懒蛋在一起混嘞,我为什么不装上我的全部家当去远方,去开拓我自己的家园土地和帝国嘞。你看,人就是分成这两种嘛,可是人类,是由哪部分人推动它的进步的?当然是后一种嘛。

    我再举一个例子,你比如说,就在此刻,人类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把自动翻译技术推向成熟,可能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大规模的使用,那它一定就把我们中国人分成两类啊,一部分人说自动翻译都来啦,我还用学英语吗,那玩意多苦呀,对吧,我就拿个翻译机,我说一句中文,给老外一放,马上放出来的就是英文,嗳,我交流无障碍呀,这部分人再也不会学英文啦,嗳,他躺在工具的便利性上睡大觉嘛。可是,还有一部分人呢?嗳,自动翻译技术出来啦,我跟老外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,所以我要踏着这个技术,去跟他们扣这个交流的细节,进入他们的主流社会。这就是后一种人嘛,他去开拓新边疆。而后一种人呢,他是永远不得闲,永远非常辛苦。

    你看,几十年前,就有一些经济学家在预测,说,你看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变得如此之大,所以他们就预测,将来人类的休闲时间会越变越多,嗳,好像确实是这样啊,嗳,你看2016年,网上崛起了一个新的业务模式叫直播,动不动一个网红直播,几万人,几十万人,上百万人在那看。我其实有点不理解,我觉得互联网创新挺好的,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有闲工夫哪,就是因为互联网让一大部分人觉得什么都很便利呀,买东西也送回家,然后大量时间可以打游戏,看直播,看影视剧。但是对不起啊,这是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,他们的时间,确实因为新工具变得越来越多。可是你真到那些主流人群当中尤其是有钱的,事业上发展的比较好的按说最应该享受文明成果的是他们呀,但是,恰恰越是有钱人,越忙,越没时间休息。一到北山广深那些大城市,好公司里面,就是业务发展的非常好的公司,恰恰是彻夜加班的公司。你看,新工具正在把人类,又分成两大拨,大部分人躺在那个越来越开阔的舒适区里面去享受,可是总有一小部分人,带着满身的伤痛,龇牙咧嘴,痛苦不堪的向那个非舒适区,也就是学习区进发。

    说到这你再看一眼我们节目今天的标题,叫怎样成为一个高手,这我承认,有点标题党,是虚晃一枪,因为表面上谈的是学习方法,但是说到这你该明白啦,其实我谈的是学习的真相。所谓的方法嘛,那总结出来,每个人都能用,而真相是,不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,真正在学习的其实是一小部分人。人类原来的区别仅仅体现为智商,可是智商这个东西,在人群当中是正态分布的,就是橄榄形嘛,中部永远很大,两头很小,智商高和智商极低的人其实都非常少,大家差不了哪去,可是认知这个东西就不一样,它是幂律分布,什么意思?就是,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达到认知高层,为什么?因为认知是学习得来的,你通过不断地练习,不但获得正确的反馈,然后,你的认知是不断蹿高,把绝大部分人留在身后,而在认知上,高手和低手的差别那就是判若云泥呀。

   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,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不公平呀,嗳,我觉得这话说的也不对,为啥?因为世界确实分成了两种,一部分人幸福的在生活,你越来越休闲,你越来越舒服,而一部分人呢?可能他的财富越来越大,影响力越来越大,但是他付的代价也很大呀。所以二者之间,你自个选喽,

转载请注明:www.51xianjinliu.com » 怎样成为一个高手(下)

喜欢 (0)or分享 (0)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