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务自由: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什么位置,而是你朝着什么方向!

闲来一坐s话投资:闲来札记:为什么价值投资总是被嘲笑?

名家观点 现金刘 10880℃

来源链接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ac457310102y7ej.html

 
 
价值投资作为投资界的一个“小物种”,屡屡被市场上的人们所嘲笑,特别是股市处于熊市之中时,更容易被人们拿出来“鞭尸三百”,似乎不如此,不足以解除他们的心中之恨似的。

 
  原因何在呢?我分析有三:

 
  一、价值投资本身就是多元的
 
 
自上世纪30年代,由格雷厄姆开创的价值投资横空出世以来,经过不断地生息繁衍,在价值投资这个家族里面,也衍化出了多元化的投资流派、投资风格。比如,有格雷厄姆派,有费雪派,有巴菲特派,有芒格派等等,它们虽然同属一个家族,但细细分析,不仅在方法论上,甚至在投资的价值观上均有着一些差异,比如,有的是理性地追求股权资产之间的差价,并将其作为收益最大化的手段,并乐此不疲地换取不同的标的;有的则从内心将之视为自己家生意的一部分,进行长期持有,甚至是想一辈子持有的。可以说,这些做法多属于“术”上的不同,但是由于理解上的不同,以及投资标的不同,进而会出现不同的个性化理解与操作行为。这本属正常,然而在这个家族内部却常互有讨论,甚至互有攻讦,更何况在这个家族之外呢?
 
 
 还是举个例子说明:比如,我们看到,有贵州茅台的投资者,在其100元、200元之时买入了,然后在其700元、800元之时卖出了,这是不是价值投资呢?当然是,而且从一个时间周期来看,或许是一个完美的理性操作。
 
 
但是,我却接触到这样的投资者,即在贵州茅台上市的早期,以32元的价格全仓买入,然后一直持有至今天。当然,这其中是经受住了几次大的“磨难”:一是买入后即下跌50%左右;二是2007年市盈率高达100多倍之时也没有卖出,然后是遭受到60%左右的下跌;三是在强力反腐的2012至2013年,遭遇到了50%左右的腰斩。那么,这种不离不弃,无论是大跌,还是非理性高估,就铁定长持的投资,是不是价值投资呢?
 
 
如果按上述价投的标准来衡量,在2007年高达100多倍市盈率之时,无论如何是当卖出的,否则,就不该算是价值投资的。然而,
如果不算作价值投资,可是人家就在这一家企业身上,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,而那些市场上跑来跑去的价值投资者们,这些年又有多少人能够胜过其收益呢?
 
 
后复权计算:茅台自2001年上市之时至今天,17年上涨98.31倍,年复合上涨30.98%(再一次证明,长期投资将无限接近于其长期ROE水平之说)。
 
  请问: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价值投资者能够超过这位投资者的收益呢?
 
  回答是显而易见的,绝大多数不可能!
 
  据雪球上的诗安友计算,投资于茅台公司的股权,
在2007年底一次性买入,未来选择分红再投资,一直持有到2017年底,正好十年整,穿越了经济周期,熊牛周期,可以获得总共375%的收益,折合年化收益率17%。即使历经2018年大跌后,十一年依然可以获利324%,年化收益率依然可以达到14%。
 
  更重要的是,2007年底茅台的市盈率是101倍,
而2017年末,茅台的市盈率是36倍,估值下降了65%。核心原因,在于价值增长(含利润增长因素和分红再投因素),其贡献了年化30%的收益。
 
  所以,诗安友感叹道:妥妥的中国好资产!
 
  再次请问:市场上又有多少投资者十年来的投资收益高过这个水平呢?!
 
 
我估计是少数人。当然,因为中国股市波动巨大等不成熟原因,反而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,如据我的接触,一些价值投资者近10年年化收益率在20%以上的确实有一小批量,但放到整个市场上看,这一定是少数人;如果再放长时间周期看,保持这个收益水平的更会是极少数人的。
 
  当然,可能有人会说,这不过是幸存者偏差。
 
 
但是,我并不这样认为,我反而从这位投资者身上,从贵州茅台这样的中国好资产身上,看到了另外一种价值投资的身影。相比较于人家,自己不过是老得太快、聪明得太迟而已!
 
 
综上:100多元、200多元买入贵州茅台,然后700多元、800多元卖出,是价值投资;而那位一直不离不弃的投资者,也应当说是价值投资,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,是更“牛”的价值投资,是绝大多数人悟不透、做不到的投资,只不过是,这种投资者更是这个“小物种”中的“稀有物种”罢了(不要抬杠,这一定是极少数人和极少数的标的)!
 
  为了不引起岐义,这里我再“搬出”大师佐证一下我上述的观点。
 
 
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,在《聪明的投资者》(1973年第4版)的后记中,通过回忆自己投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经历(他从这一笔投资决策中获取的利润,就大大超过了他20年内
通过大量调查、无止境的思考和无数次决策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利润),就写下了如此的思考:
 
 
“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?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,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方法和投资方法。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,一次幸运的机会,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(我们能将这两者区分开吗?)所获得的结果,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。”
 
  同时,他又说道:
 
  “可是,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,一般都必须存在着准备和具有专业能力等条件。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之后,这种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。”
 
  二、价值投资者们常常容易被“闷”在市场之中
 
 
与趋势投资者的腿脚快不同,价值投资者常常显得有些“木讷”,因为他们总是号称做企业的分析师,不做市场的分析师,所以,如果不是巨大的市场泡沫,它们往往是不离场的。比如,今年这轮熊市,我估计很多的价投者们是被闷在市场里了,因为此轮熊市并非是从巨大的泡沫下跌落下来的。
 
 
所以,看到很多的价值投资者们被闷在市场里面,那些已经跑出去,甚至伤掉胳膊、伤掉腿而跑出去的趋势投资者们,自然不免就要嘲笑一番。
 
 
譬如,我印象极深的一件事儿就是,一位网友看到2013年被套在茅台里的投资者们,曾如此点评道:这些价投们被闷在里面,就好像那些螃蠏们在锅里被煮熟了,还比一比、看一看谁的壳子红。于是,网上一片点赞,呵呵,我估计网络后面还当有一片讪笑声吧!
 
 
所以,这些“木讷”的价值投资者,被那些聪明的趋势投资者嘲笑一点也不奇怪的。
 
  
当然,拉长时间看,比如从一个人的整个投资生命周期来衡量,投资这东西并不是比谁跑得快,反而是比谁活得更长,活得更稳健,活更滋润。
 
 
当然,更有批量的数据证明,反而是那些“木讷”的价投者们多是更快乐、更长寿、更滋润。
 
  自然,这又是另外的一个话题。
 
  三、一些投机者非要披上价值投资的外衣
 
 
其实投机也好,投资也罢,只要在股市里能够分得一杯羹,即可以视为胜利者,这事无关道德,也无关名声。但不知为什么,有很多的投机者明明是在搞投机,却非要给自己披上一套价值投资者的外衣,似乎不如此,不足以显示自己“漂亮”似的。
是为名,或为利,还是为营销?不得而知。
 
 
当然,还有一种投机者,明明是搞得投机,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,甚至声称要将巴菲特与索罗斯结合在一起。
后者,虽然与前者不同,但归根到底,也容易“沾污”了价值投资的“盛名”的。当然,这个话题也就此打住。
 
 
当然,个人投资者最大的好处就在于:不争论,我们既可以仰望星空,更重要的是埋头实干。而且
投资这东西时间越长,越会感觉它事关金钱,又不完全事关金钱。特别是当它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,成为自己生命中所构成的一种东西的时候。
 
 一如国内著名的投资者任俊杰先生所言的,他多年来就抱牢几棵大树,他称自己为巴式投资、快乐投资。
 
 这境界,神往也!

 
 
最后申明,本人并非金融专业荐股人士,文中所提个股,只是说明观点,并非构成投资建议。
 
  
    
 
  
 
  
 
  
 
  
 
  
 
  

转载请注明:www.51xianjinliu.com » 闲来一坐s话投资:闲来札记:为什么价值投资总是被嘲笑?

喜欢 (0)or分享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