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务自由: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什么位置,而是你朝着什么方向!

唐朝:奋进中的洋河(下)

投资分析 现金刘 11556℃ 0评论

奋进中的洋河(下)

原创 2017-09-04 唐朝 唐书房

……接上篇……

然而,通过思考茅五洋的竞争格局及对半年报的阅读,老唐不打算改变观点,甚至准备将前半句“若五粮液不尽快在股权结构及管理机制上作出重大改革”删掉,仅保留“洋河很可能会在未来三五年内,从营收和净利润上全面超越五粮液,成为中国白酒业浓香老大。”

为什么坚持这个看法呢?因为我认为,人的大脑更容易被最近发生的事情左右,而忘记上市以来,洋河成长更快的长期事实。比如,最近一年多五粮液和老窖股价上涨更快的原因,可能是市场仅仅看到了近期净利润增速更快,而忘记或者故意忽略了增速快的原因是前期跌幅更大;

最近一年多五粮液和老窖股价上涨更快的原因,可能是茅台火爆到断货的地步,让渠道控制力和销售能力不具优势的五粮液和老窖得以掩盖缺陷,需求旺到不需要营销。洋河的执行力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没有体现出来;

最近一年多五粮液和老窖业绩增速更快的原因,可能是因为它们只是找回以前失去的市场,而洋河却已经在开辟新市场了。两种情况下,面临的难度是不同的。但是,伴随着五粮液现在收复2013年中高点,伴随着老窖下个中报收复失地,五粮液和老窖同样要面临开疆拓土的难题。那时,体制优势,就可能通过渠道掌控力、执行力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。

什么是体制优势呢?简单说,就是洋河的管理层以及核心员工,持有约24%的洋河股份,市值超过300亿,公司的发展与高管及核心员工的利益,休戚相关。正是这样的体制优势,使得洋河在相对于五粮液和老窖而言,品牌和产品均居劣势的局势下,获取远远超过后二者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长速度,为股东创造了更为可观的财富。

这一优势,不仅五粮液老窖没有,甚至连茅台也不具备。而且,这种利益机制,绝非把刘中国变成李曙光、谢明改为刘淼就可以发生改变的,背后涉及到无数张庞大的网络,网络上从上到下的每根线都拴着一群人的钱包和命根。那种“触及灵魂”的攻坚战,除非领导人真有勇气、有动力抬着棺材上阵。否则,口号喊喊,周边摸摸,拍死几只小苍蝇意思意思,结果“掏”声依旧。
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洋河的管理层可以费劲心思,将暂时用不上的资金拿去做各种各样的理财,总额高达百亿,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6.4亿,其他流动资产里短期理财82.8亿,其他非流动资产里超过一年期的理财产品10.3亿。半年营收规模超过百亿,保留约14亿的银行存款来满足日常运营所需。而营收规模仅高于洋河约35%的五粮液,却保留超过25倍现金在银行存款上(约345亿)。甚至营收规模远远小于洋河的泸州老窖,也保有近43亿银行存款。

理财和存款哪怕就是差1%收益,三百多亿现金,半年时间也等于零成本捡了沱牌舍得+老白干+金种子三家上市公司的全部经营成果,所耗人力物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。然而,不做。这就是这些企业的体制劣势(包括茅台在内)。一叶知秋,对一笔钱的态度,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到所有的经营活动上去。

上半年,洋河和五粮液的营收差距有41亿,但事实上,真实差距可能并没有财报数字显示的这么大,部分差异可能藏在了“其他应付款”科目里。

在中报的91页显示,洋河有“经销商尚未结算的折扣27.14亿”,且该科目产生“递延所得税资产6.79亿”(中报87页),什么意思呢?按照中报67页的洋河收入确认规则理解,公司按照行业规则给经销商的销售返点,不计入营业收入,而是直接计为欠经销商的债务。而税务局则要求在在经销商拿这笔款项时,才能算做洋河公司的费用支出,所以要先收对应税收,待费用发生时才允许抵税,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。

附67页收入确认原则原文:

公司根据营销政策,以及经销商成品酒的销售情况,给予经销商一定比例的折扣,定期或不定期与经销商进行结算,在结算时作为折扣计入已开具的销售发票中,以扣除折扣后的发票金额(净额)确认销售收入,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,对当期已经发生期末尚未结算的折扣从销售收入中计提,计入其他应付款核算。

而五粮液、老窖和古井贡的收入确认规则中,无同样条款。再对照最近三年,四家公司的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例,可以推测,五粮液、老窖和古井贡,均是按照全价计入营业收入,然后再将给经销商的返点,计入销售费用(或直接发货冲抵,增加销售收入),从而导致五粮液、老窖、古井贡的销售费用率,显著大于洋河的销售费用率。数据如下表:

0

如果这个推测成立,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同口径比较,洋河和五粮液的营收真实差距会小于报表数据,营收追上乃至超越五粮液的难度,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小。如果看净利润,第二季度,五粮液净利润13.8亿,洋河净利润11.7亿,差距仅2.1亿,这个距离,五粮液的脖子上,应该已经能感受到洋河的鼻息了吧!

说到会计规则问题,临时插两个小细节:

一个是以前文章里谈过,但依然经常有人提问的洋河毛利率的问题。洋河的报表毛利率显著低于五粮液和老窖,但净利率却并不低,而消费税比率又明显小于五粮液和老窖,原因就在于洋河将生产子公司代扣代缴的消费税,计入了生产成本(中报95页),而五粮液老窖等,将消费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,这样毛利率就产生了差别,但这仅仅是一个财务上的数字游戏。如果注意不到这个细节,就有可能对产品竞争力发生误解。

另一个与洋河无关,是关于国投的。在国投的投资收益里,持有赣能股份33.72%股份产生投资收益-13.88万(国投中报81页),而财报132页又披露赣能股份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是9163万,那么国投不是应该计入9163×33.72%≈3090万投资收益吗,为什么是亏损13.88万呢?

这问题是书房一位读者steven提出的,当时老唐也被问懵了,一时反应不过来卡在哪儿。致电去问过国投的财务才知道,原来赣能股份的丰城二期发电厂,采用的是工作量法折旧。简单理解就是机器设备按照10万小时运行时间计算折旧,设备当年运行时间多就多提折旧,运行时间少就少提折旧。而国投采用的是直线法折旧,简单理解就是不管发电多少,每年平均产生折旧。

由于折旧是利润表里的费用。今年上半年,火电设备运行小时减少,对于赣能股份而言,按照工作量法扣除折旧费用,就比直线法少扣了折旧,从而产生9163万净利润。如果按照直线法折旧,则产生约41万的亏损。国投在并表时,将参股公司也按照自己的会计规则进行调整,因而产生投资收益中的亏损——是不是挺有意思的?一个规则的改变,就可以让一家公司的报表在盈亏之间变化。而实际上,这家公司的“价值”是毫无变化的。

对洋河的乐观,主要来自于省外市场的高速增长和高端品牌梦之蓝的高速增长。

洋河打法和五粮液老窖的打法不同,五粮液和老窖是利用品牌优势,全国掐尖儿。而洋河是先在竞争激烈的江苏市场练兵,将渠道管控和产品推广做到极致,然后再向其他地区复制,命名为新江苏市场,很有点曾国藩“扎硬寨、打呆仗”的意思。据部分草根调研说,洋河的新江苏市场,政策和力度是会令竞争对手“绝望”的,做得很细,一丝机会也不留给竞品。

目前,江苏省内,洋河做到年销售额过百亿(上半年62.6亿),仍然保持着高达11%的营收增长。省外市场上半年营收50.5亿,公司重点打造的河南、安徽、山东、浙江、上海等“新江苏市场”,都可能延续江苏市场深度挖掘的模板,扛起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大旗。

同时,据公司披露,高端品牌梦之蓝上半年增速超过50%。目前公司已经将梦之蓝品牌独立运作,假以时日,完全可能将其单独打造成一个和茅台、五粮液齐名的高端品牌。另外,定价超越飞天茅台的洋河手工班,上半年也是风起云涌,利用各处的经销权拍卖,推起一波一波的市场热潮。

在二季度的传统淡季里,洋河实现了39.4亿的单季营收和11.7亿的单季净利润,同比增速高达17.6%,超过了传统旺季一季度的11%的增速,仿佛让人听见了引擎加速的声音。

这样一个令人心动的公司,目前也就17倍市盈率。上周四周五,连跌两天,很多朋友追着询问怎么了?老唐觉得,好像没有必要管市场怎么了,只需要静静地等待洋河的成长就好——请注意,老唐持有茅台、洋河和古井贡B。以上纯属个人观点,对错不知。若据此投资,风险自负!切切。

附上19家公司市值和估值数据,供参考

0

转载请注明:www.51xianjinliu.com » 唐朝:奋进中的洋河(下)

喜欢 (0)or分享 (0)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!